东山县简介

405
发表时间:2023-01-03 08:48

东山县,福建省漳州市辖县,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,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,东临台湾海峡,与台湾岛隔海相望,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,西隔诏安县,东北与漳浦县为邻,总面积248.34平方千米。截至2019年,东山县共辖7个镇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东山县常住人口为219511人。


东山岛2.jpg


东山县历史底蕴深厚,是文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,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,是郑成功、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,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,拥有“关帝文化”、“东山陆桥”、“南岛语族”等一批史前遗存和特色资源,有“中国优秀旅游县”之称。



一、地理环境


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,地理坐标为北纬23°33′—23°47′,东经117°17′—117°35′,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,东临台湾海峡,与台湾岛隔海相望,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,西隔诏安县,东北与漳浦县为邻,总面积248.34平方千米。


东山岛.jpg


东山全岛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。西北多低丘,东南有连片风沙地。地形切割破碎,岗峦起伏,有小山丘413座,最高为苏峰山海拔274.3米。无大溪流,只有几条不足5千米长的小溪沟。海岸线曲折,长141千米。港湾多,滩涂海域面积辽阔。


东山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,多年平均气温为20.8℃,终年无霜冻。多年平均降水1103.8毫米。


东山县上三叠统—侏罗系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县境北、西、南部,即建宅—西埔—亲营山—岩雅一线以西、以南及铜陵镇北部,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。第四系残积层,由变质岩、火山岩、侵入岩风化而成的红粘土。由表面向深部逐渐向风化岩、新鲜基岩过渡。红粘土厚度一般1—5米。主要分布于八尺门、杏陈、前楼、西埔、梧龙、东沈、康美、城垵、铜钵、亲营、冬古、陈城等地。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,分布于局部山麓,为砂砾粘土混杂,厚度一般1—5米。



二、自然资源


东山县硅砂资源储量2亿多吨,含硅量高达97%以上。1986、1987年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,石英砂总储量为27105.18万吨(2.7亿吨),其中玻璃用砂6956万吨,含硅量95—97%的有2.4亿吨,品位为:二氧化硅:97.54—96.18%,氧化铝:1.26—1.44%,氧化铁:0.13—0.15%。


东山县境陆地由于原生植被破坏殆尽,次生人造植被稀疏,加上长期的捕猎,导致陆上野生动物稀少。但水生动物资源丰富,有850余种(除浮游动物外),经鉴定的549种,其中海水鱼类19目、96科、156属、205种,淡水鱼类11科、24种,软体动物198种,节肢动物66种,其他56种。县境原始植被稀少,除黄山、后姚等村有少量的雨林残林外,植被都是人工次生林。



三、历史文化


1.关帝文化

东山关帝文化信仰始于唐总章三年(668年),陈政、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拓,为安抚和凝聚军心,从祖籍中原河南引来了关公的香火,作为闽南海疆重镇的铜山,关公的形象便在军中倍受崇敬。这种风俗,被历代沿袭下来。按古例,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关帝上天,东山民众恭送关帝上天,至过年正月初四日,恭迎关帝回归。正月初五日子时,举行关帝安位典礼。礼毕由本县长官进第一炷香,抽第一签,叩问本县农、工、渔各业及百姓安泰、祈福消灾诸大事。本县长官祝毕,方由士民问卜。解放后,此例略改,由本地德高望重长者代表全县士民进第一炷香,第一签,为全县祈福消灾。


关帝庙.jpg


2.东山歌册

东山歌册有着悠久的历史,明洪武年间,铜山(东山)建署卫所,屯扎千余兵,开放海商, 南来北往的官兵、商人,给东山岛的物资与文化交流,带来空前的繁荣。同时,从潮汕地区把《潮州歌册》带入东山,由于歌册的文字浅显,故事性强,音律顺口,曲调简单,很快就在民间流行,在传唱过程中又融入了南音、秦腔等曲调,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山方言特色的《东山歌册》,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。


四、风景名胜


1.风动石

风动石景区,在东山岛,位于风景东南部区,是东海与南海交界处的一个孤岛。自城关东面的海滨,经明朝时修建的铜山城,向左登钓螯台,便可一览有“天下第一奇石”之称的风动石。


风动石.png


2.谷文昌纪念馆

谷文昌纪念馆,是经福建省委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兴建的,它位于东山岛赤山林场内,与谷文昌陵园相邻,首期总投资400万元,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,馆内设有六大展室和音像室,2019年9月16日,谷文昌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。


3.东山战斗烈士陵园

东山战斗烈士陵园,位于东山县城西埔镇西边石埔村石坛埔小山丘,距县城中心约两千米,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,是为纪念1953年发生在东山的保卫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烈士而兴建的。


4.东门屿

东门屿,位于东山岛铜陵镇东北,距风动石景区800米的海面上,就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盆景,静卧于碧海绿波之中。东门屿因状若一头雄狮雄踞于东山湾海口,明初称为“狮屿”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建铜山守御千户所城,因处于城的东门外海中,改称“东门屿”。明嘉靖五年(1526年),巡海道蔡潮视察铜山海防,于东门屿主峰建造文峰塔,后来人们又称之为“塔屿”。


5.马銮湾景区

马銮湾景区,位于东山岛东南部,是东山开发最早的景区,马銮湾湾长2000多米,纵深150米,水深2-3米,湾内风浪小,海底平坦,沙滩宽约60米,背靠青翠茂密的林带。


6.铜山古城

东山岛古称铜山,铜山古城即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,距漳州市区 157千米。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,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。


铜山古城.png


7.苏峰山

苏峰山,古名东山、川陵山,因其峰呈尖形,俗称苏尖山,是东山岛的主要山峰,也是闽南名山。苏峰山巍然屹立在东山岛东南部,海拔274米,为东山岛最高峰。


苏峰山.jpg


五、美食特产


1.东山芦笋

东山芦笋,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
东山芦笋嫩茎雪白、粗细均匀,笋尖圆形、鳞片紧凑;皮层较薄,肉质细嫩,洁白不透黄;味道芳香。


芦笋.png


2.东山鲍鱼

东山鲍鱼,福建省东山县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肉质柔软细嫩、味道鲜美的特点,长期受广大食客的好评,是一道素有“海产八珍之冠”美誉的滋补美食。


3.东山巴浪鱼

东山巴浪鱼肉质细腻鲜甜,富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,营养丰富,这种鱼肌肉发达 ,味道鲜美 ,营养丰富,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 22. 7克 ,脂肪 2. 9克 ,是高蛋白且为人体吸收率较高的鱼。


4.东山小管

东山岛的水质洁净生产的小管品质上佳,鲜爽脆弹,肉质紧实,蛋白质含量高、脂肪含量低


5.烧腱灵

在东山,有这么一道在炭火上翻动出来的美食——烧腱灵。其制作已有百年历史,因早年的作料用的是鸡鸭腱,因此叫“烧腱灵”,随着现在需求的变革就演变成以猪肉作为主要原材料。


文章分类: 东山县漳州各地
分享到:
联系地址: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投稿邮箱:2178600549@qq.com
Copyright © 2022 All Right Reserved,visitzz.com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  漳州广播电视报社广告部承办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版权所有: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:漳州广播电视报社广告部 Copyright©2023